
聂振华教授报告

开明峰教授报告
9月23日下午,应学院邀请,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聂振华教授和开明峰教授分别在学院二楼会议室和101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突破工程应用—轻量化桥梁安全监测方法与关键技术》和《关于土木工程新材料的一些思考》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分别由院长钱辉和副院长赵宇主持。
聂振华教授从桥梁健康监测的工程需求出发,系统梳理了监测方法从静态到动态、从大量传感器到少量传感器的技术演进,并详细讲解了通过连续动态数据进行桥梁状态评估的关键技术,如低通滤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分析、主成分矩阵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前景。聂教授结合广东虎门大桥的实际案例以及生活中的类比实例(如桥梁监测与中医号脉的异同),生动诠释了复杂技术原理,激发了师生浓厚兴趣。报告内容深入浅出、前沿性强,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开明峰教授聚焦土木工程新材料领域,从高性能混凝土、智能材料到绿色低碳材料,系统阐述了这些材料的研发背景、性能特点和应用前景,并结合大量试验数据和工程案例,展示了新材料在提升结构耐久性、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及环保方面的优势。开教授还深入分析了当前新材料研发面临的成本、性能稳定性和施工工艺适配性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报告内容详实且视野开阔,为师生提供了新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
会后聂振华教授和开明峰教授分别和与会师生在智能检测、碳纳米管、再生混凝土、3D打印混凝土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学术活动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
聂振华,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害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力学学会理事,广东省力学学会固体与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灾与应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应用力学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动力学、桥梁安全监测与损伤检测、人工智能方法。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
开明峰,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泥基复合材料、固废资源化利用、分子模拟与多尺度计算方法等,长期致力于绿色材料研发,并深入研究其多尺度材料机制和性能,同时在纳米改性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主持国家人才项目、香港创新科技署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 7 项,累计资助金额近1000万元,在领域顶级刊物CCR,CCC,JHM,ES等发表学术论文52 篇(SCI收录46篇)。